矫枉过中

出自 张说 《吊陈司马书》

释义:同'矫枉过正'。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。

现代解析

“矫枉过中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想把弯曲的东西掰直,结果用力过猛又歪向了另一边”。它讲的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“过度纠正”现象——为了解决问题,反而因为方法太极端,制造了新的问题。

举个简单例子:家长发现孩子贪玩,于是彻底没收所有玩具,逼孩子每天只学习。结果孩子压力过大,反而产生厌学情绪。这就是典型的“矫枉过中”——原本只想纠正贪玩,却因手段过于强硬导致反效果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提醒我们:解决问题要把握分寸。就像调琴弦,太松不成调,拧得太紧又会断。真正聪明的人懂得“适可而止”,在纠正错误时留有余地,避免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。它背后体现的是中国人推崇的“中庸”智慧——不偏不倚,恰到好处才是最高境界。

张说

张说(667年~730年) 唐代文学家,诗人,政治家。字道济,一字说之。原籍范阳(今河北涿县),世居河东(今山西永济),徙家洛阳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