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必躬亲

出自 唐代 张九龄 《谢赐大麦面状》

释义:躬亲:亲自做。凡事都一定要自己亲自去做。

现代解析

“事必躬亲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凡事一定要亲自去做”。它形容一个人做事特别认真负责,不放心交给别人,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自己动手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体现了一种极致的负责态度,但同时也暗含了过度操劳的隐患。比如一个团队领导如果总是不信任下属,亲自处理所有报表、会议、甚至订文具,表面看是敬业,实际上可能让自己疲惫不堪,也让团队成员失去锻炼机会。

它的魅力在于生动刻画了生活中常见的一类人——比如爱操心的父母总替孩子打理一切,或者追求完美的设计师反复修改作品细节。成语用短短四个字,就揭示了"亲力亲为"背后的双重性:既是可贵的工作态度,也可能成为束缚自己和他人的枷锁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真正高效的人懂得在"亲自把关"和"适当放权"之间找到平衡,这才是现代社会中更智慧的处事方式。

张九龄

张九龄(678-740) 唐开元尚书丞相,诗人。字子寿,一名博物,汉族,韶州曲江(今广东韶关市)人。长安年间进士。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后罢相,为荆州长史。诗风清淡。有《曲江集》。他是一位有胆识、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、诗人、名相。他忠耿尽职,秉公守则,直言敢谏,选贤任能,不徇私枉法,不趋炎附势,敢与恶势力作斗争,为“开元之治”作出了积极贡献。他的五言古诗,以素练质朴的语言,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,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,贡献尤大。誉为“岭南第一人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