慷慨陈词

出自 宋代 陆九渊 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》

释义:慷慨:意气昂扬,情绪激动。陈:陈述。词:言论。意气昂扬,情绪激动地陈述自己的见解。也作“慷慨陈义”。

现代解析

“慷慨陈词”这个成语,形容一个人情绪激昂、充满正气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。

拆解分析:
- 慷慨:指情绪饱满,充满热情和正义感,不是畏畏缩缩,而是大胆表达。
- 陈词:指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意见或想法,不是随便说说,而是经过思考的。

核心精髓:
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“有力量的表达”——说话时不仅理直气壮,还带着感染他人的情绪。比如在重要场合据理力争,或为弱者发声时,语气坚定、充满感染力,就能用“慷慨陈词”来形容。

生活例子:
- 律师在法庭上为当事人据理力争,句句掷地有声;
- 有人面对不公现象时站出来大声批评,言辞激烈但有理有据。

注意点:
“慷慨陈词”是褒义词,通常用于正面场合。如果只是情绪化地乱吼,或者强词夺理,就不能算“慷慨陈词”了。

简单来说,它赞美的是那种“带着热血讲道理”的说话方式,既有勇气,又有逻辑。

陆九渊

因书斋名“存”,世称存斋先生。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,被称为“象山先生”,学者常称其为“陆象山”。南宋孝宗乾道八年(1172年)进士,调靖安主簿,历国子正。绍熙二年(1191年),知荆门军,创修军城,稳固边防,甚有政绩。绍熙三年十二月(1193年1月)卒,年五十四。追谥文安。陆九渊为宋明两代“心学” 的开山之祖,与朱熹齐名,而见解多不合。主“心(我)即理”说,言“宇宙便是吾心,吾心即是宇宙”,“学茍知道,六经皆我注脚”。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,成为“陆王学派”,对后世影响极大。著有《象山先生全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