蔼然可亲

出自 明代 李开先 《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》

释义:形容态度和气,使人愿意接近。

现代解析

“蔼然可亲”这个成语,形容一个人态度温和、笑容亲切,让人一看就觉得容易亲近,像春风一样舒服。

拆开看,“蔼然”原指草木繁茂的样子,后来引申为“温和厚道”;“可亲”就是“值得亲近”。合在一起,就是形容一个人没有架子,待人真诚友善,哪怕第一次见面,也能让人放松下来,愿意和他聊天交心。

生活中什么样的人算“蔼然可亲”?
比如:
- 邻居家的老奶奶,总是笑眯眯地和你打招呼;
- 新同事主动帮你熟悉工作,说话不急不躁;
- 老师耐心解答问题,从不摆出高高在上的态度。

为什么这个词有魅力?
它不只是形容表面客气,更强调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。这种人往往情商高,懂得换位思考,和他们相处会感到被尊重。现代社会节奏快,人际关系容易紧张,而“蔼然可亲”的品质就像一剂舒缓药,让人际交往变得更温暖。

注意: 它和“圆滑讨好”不同,后者可能带着目的性,而“蔼然可亲”是真诚自然的流露。

李开先

(1502—1568)明山东章丘人,字伯华,号中麓。嘉靖八年进士,授户部主事,官至太常寺少卿,提督四夷馆。罢归,治田产,蓄声伎,家居近三十年。征歌度曲,为新声小令,诗歌豪放,尤工词曲,不循格律,诙谐调笑,信手放笔。自谓藏曲最富,有“词山曲海”之目。曾刻元乔梦符、张小山小令。作传奇《宝剑记》,又有《登坛记》,今佚。又有《词谑》、《闲居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