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备尝辛苦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尝遍了各种辛苦”,就像一个人把苦味的东西都吃了一遍,深有体会。它用来形容人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,比如长期奔波劳累、承受压力挫折,最终磨炼出坚韧的性格或积累了丰富经验。
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
一个从小山村考到大城市的学生,为了凑学费打过好几份工,住过地下室,啃过馒头配咸菜,最终靠努力找到好工作——这就是“备尝辛苦”的真实写照。它强调的不是单纯受苦,而是在吃苦中成长,像打游戏通关一样,每过一关都让自己更强。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:
1. 承认苦难的存在——不逃避现实中的难处;
2. 突出积累的过程——苦不是一次性的,是长期坚持;
3. 隐含成长的潜力——往往用来形容那些最终“熬出头”的人。
它比单纯说“很辛苦”更有力量,带着一种“风雨后见彩虹”的励志感。
韩愈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