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重三叠四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重复三次、叠加四次”,但实际是用来形容说话或做事啰嗦重复、拖泥带水的样子。比如有人反复说同一件事,或者办事总绕弯子不干脆,就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。
它的精髓在于用数字“三”和“四”的叠加,生动地表现出一种冗余感——就像听人唠叨时心里默念“这话都第三遍了”,或者看人办事来回折腾时的无奈。生活中这类现象很常见:
- 说话啰嗦:比如长辈叮嘱“多穿衣服”连说五六遍;
- 做事低效:比如改个方案反复调整细节却无实质进展;
- 形式主义:比如填表格要求重复提交相同材料。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,它既直白又有画面感,短短四个字就能戳中那种“反复到让人烦”的体验,提醒我们简洁高效才是硬道理。
朱熹
朱熹(1130年9月15日~1200年4月23日),行五十二,小名沋郎,小字季延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又称紫阳先生、考亭先生、沧州病叟、云谷老人、逆翁。谥文,又称朱文公。汉族,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三明市)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、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世称朱子,是孔子、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