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愦觉聋

出自 陈去病 《论戏剧之有益》

释义:发出很大的声音﹐使昏愦的人警醒﹐耳聋的人感知。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。

现代解析

“警愦觉聋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提醒糊涂的人,唤醒聋子”,但实际是用来形容一种“对牛弹琴”的无奈场景——你费尽心思去提醒或教导别人,但对方要么糊里糊涂听不懂,要么像聋子一样充耳不闻。

举个例子:老师反复讲解一道题,可学生心不在焉,左耳进右耳出;或者你提醒朋友少玩手机伤眼睛,他却笑嘻嘻继续刷视频。这种时候,你就像在“警愦觉聋”——明明是为对方好,可对方完全没当回事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,它用“愦”(糊涂)和“聋”(听不见)两个生动形象,把沟通无效的挫败感一下子画出来了。生活中谁没遇到过这种憋屈时刻呢?它提醒我们两点:一是沟通要看对象,方法要对路;二是如果对方完全不愿接收,再苦口婆心也是白费力气。

陈去病

陈去病(1874—1933),中国近代诗人,南社创始人之一。江苏吴江同里人。因读“匈奴未灭,何以家为”,毅然易名“去病”。早年参加同盟会,追随孙中山先生,宣传革命不遗余力。在推翻满清帝制的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的护法运动中,都作出了重要贡献。其诗多抒发爱国激情 ,风格苍健悲壮。1923年担任国立东南大学(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,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)中文系教授。1928年后曾任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、大学院古物保管委员会江苏分会主任委员。1933年,病逝于故乡同里镇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