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钧一发

出自 宋代 程珌 《程端明公洛水集·丙子轮对札子》

释义:一根头发上吊着千钧的重物,比喻非常危急(钧:古代重量单位,一钧为30斤)。也说一发千钧。[近]岌岌可危。

现代解析

“千钧一发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丝上”,用来形容情况极其危急,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。

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:一根细细的头发丝,承受着千斤重担(古代一钧约30斤,千钧就是3万斤),随时可能断裂。这时候,任何轻微的晃动或干扰,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。比如:

- 生活中:你熬夜赶工,第二天有重要会议,电脑却突然死机,文件没保存——这时候的紧张感就是“千钧一发”。
- 历史事件:战争中,守城士兵用最后一块石头堵住城门,敌人疯狂撞击,城门随时会被攻破——这就是“千钧一发”的生死时刻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,它用夸张的对比(头发丝vs千斤重担),瞬间让人感受到那种命悬一线的压迫感。它提醒我们:关键时刻要冷静,因为微小的失误可能引发严重后果;同时也让人体会到,绝境中往往隐藏着转机(比如头发丝最终撑住了,化险为夷)。

简单说,它既是“危险到极点”的警报,也暗含“希望尚存”的韧性。

程珌

程珌(1164~1242),宋代人,字怀古,号洺水遗民,休宁(今属安徽)人。绍熙四年进士。授昌化主簿,调建康府教授,改知富阳县,迁主管官告院。历宗正寺主簿、枢密院编修官,权右司郎官、秘书监丞,江东转运判官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