啼天哭地

出自 元代 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·阑路驾上书》

释义:呼天叫地的哭号,形容非常悲痛。

现代解析

“啼天哭地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对着天哭喊,对着地痛哭”,形容人极度悲伤或绝望时的状态。它像一幅动态的画面:一个人因为痛苦到极点,只能仰天嚎啕、捶地痛哭,仿佛要把内心的崩溃发泄给整个世界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两点:
1. 情绪浓度拉满:不是普通的伤心,而是到了“失控”的程度,比如遭遇重大打击(如亲人离世、梦想破灭)时,人可能崩溃到不顾形象地哭喊。
2. 无助感的具象化:哭天喊地的动作,暗示了求助无门——向上天求救,向大地诉苦,但得不到回应,凸显孤立无援的绝望。

生活中,我们常用它形容两种场景:
- 真切的悲痛:比如“听到噩耗,他当场啼天哭地,周围人都跟着落泪”。
- 夸张的抱怨:有时也带点幽默,比如“孩子弄丢玩具后啼天哭地,其实只是掉在沙发底下”。

它的魅力在于用夸张的动作传递强烈的情绪,让听者瞬间共情。不过要注意,这个成语通常用于非常严重的悲伤,日常小事用会显得戏剧化哦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