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口如悬河”形容一个人说话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,根本停不下来。
想象一下:你面前站着一位特别能聊的人,他一张嘴,话就像高山上冲下来的河水,哗啦啦流个不停,你想插句话都找不到缝儿。这种人可能知识丰富、表达欲强,但也可能只顾自己说,不太注意别人爱不爱听。
精髓在于两点:
1. 流畅能说——肚子里有货,思路清晰,话一串一串往外冒,听着挺过瘾。
2. 刹不住车——容易变成单方面输出,甚至有点“话痨”倾向,反而让人想躲。
用这个成语时,可以夸人“演讲时口如悬河,全场鼓掌”,也可以悄悄吐槽“他一开会就口如悬河,听得我头疼”。关键看说话的场景和态度,既佩服他的口才,又偷偷嫌他话多,这才是这个词的微妙之处。
韩愈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