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息奄奄

出自 清代 曹雪芹 《红楼梦》

释义:只有微弱的一口气。形容垂死之状。

现代解析

“一息奄奄”形容人生命垂危,只剩最后一口气的样子。

这个成语的画面感很强——就像一盏油灯快要烧干,火苗微弱得几乎看不见,随时会熄灭。它抓住了生死交界时那种脆弱又紧迫的状态:呼吸微弱断续,身体机能几乎停止,生命像风中残烛一样摇摇欲坠。

使用时不仅能描述真实的生理濒死状态(如重伤病人),也能比喻事物衰败到极点(如一家老店即将倒闭)。它比单纯说“快死了”更有文学张力,让人直观感受到生命或事物在消亡前那种挣扎又无力的瞬间。

比如:“地震后他被压在废墟下三天,救出来时已经一息奄奄”,这句话比“伤势严重”更能让人揪心,仿佛能看到伤者微弱的胸膛起伏。

曹雪芹
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