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精打采

出自 清代 曹雪芹 《红楼梦》

释义:精神委靡不振的样子。也说无精打采。[近]无精打采|垂头丧气。[反]精神抖擞。

现代解析

“没精打采”形容一个人精神萎靡、情绪低落的样子,就像手机电量只剩5%时那种“撑不住”的状态。

拆解分析:
1. 字面联想
- “没精”= 精气神被抽走了,像泄气的皮球;
- “打采”= 连“采”(兴致、活力)都懒得“打”(提起来),直接摆烂。

2. 生活场景
- 熬夜加班后第二天耷拉着眼皮开会;
- 被批评后缩在角落不说话的样子;
- 周末突然下雨,取消约会的失落感。

3. 背后逻辑
这个词精准捕捉了“心理能量不足”的瞬间——不是身体累,而是心里那团火苗熄了,连带表情、动作都变得懒洋洋的。

对比其他词:
- 比“疲倦”更侧重情绪(比如你可能睡够了但依然没精打采);
- 比“郁闷”更外显(直接能从神态看出来)。

使用建议
适合形容“暂时性低落”,比如孩子写作业时的拖拉,大人周一早会的哈欠连天,有种无奈又带点幽默的画面感。

曹雪芹
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