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革裹尸

出自 宋代 辛弃疾 《满江红》

释义:革:皮革。指在战场上牺牲后,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。形容英勇作战,战死疆场。

现代解析

“马革裹尸”字面意思是“用战马的皮包裹战士的尸体”。这个成语背后讲的是一种视死如归的军人气概——战士宁可战死沙场,也不愿贪生怕死、窝囊地活着。

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就像消防员明知火场危险仍往里冲,这种“明知可能回不来,但职责所在必须上”的决绝,就是“马革裹尸”精神在现代的体现。它不鼓励无谓牺牲,而是赞美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的勇气。
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用四个字就勾勒出震撼的画面:荒凉的战场上,战马和战士生死与共,连最后的归宿都紧密相连。这种悲壮感既让人敬畏,又传递着“有些东西比生命更重要”的价值观。

辛弃疾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