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露之恩

出自 唐代 刘禹锡 《苏州谢上表》

释义:雨露之恩,汉语成语,意思是滋生万物的雨露的恩情,比喻恩泽、恩情。

现代解析

“雨露之恩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像雨水和露水那样的恩惠”,用来形容别人给予的细微却珍贵的帮助或关怀。它的精髓在于强调那些看似平常、却不可或缺的善意。

想象一下,植物生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,虽然每次的雨水或晨露量不大,但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积累,让草木得以茁壮成长。同理,生活中别人给予的小帮助——比如一句鼓励的话、一次顺手的支持,或者关键时刻的提点——虽然不轰轰烈烈,却能像雨露一样滋养我们的成长。
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恩惠未必是惊天动地的,平凡中的温暖往往最有力。同时,它也暗含一种感恩的心态——不因恩惠微小而忽视,反而更珍视这种润物无声的善意。无论是给予还是接受,都体现了一种细腻而持久的情感联结。

刘禹锡

刘禹锡(772-842),字梦得,汉族,中国唐朝彭城(今徐州)人,祖籍洛阳,唐朝文学家,哲学家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监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。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、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“汉寿城春望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