锱铢必较

出自 宋代 陈文蔚 《陈克斋集》

释义:对锱和铢这样微小的量都要计较。比喻不大度,凡事斤斤计较。

现代解析

“锱铢必较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连“锱”和“铢”(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)都要计较,形容人对待钱财或小事过分抠门、一丝一毫都不放过。

它的精髓在于刻画一种极端计较的态度——比如买菜为了便宜一毛钱讨价还价半小时,或者朋友聚餐后非要精确分摊到小数点后两位。这种人往往把精力消耗在鸡毛蒜皮的得失上,反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,比如人情、时间,甚至自己的快乐。

成语的讽刺意味很浓,但换个角度看,它也在提醒我们:生活中有些事需要认真(比如原则问题),但若事事较真,反而会活得很累。就像手里攥着一把沙,攥得越紧,漏得越多。

陈文蔚

陈文蔚(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)字才卿,上饶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。师事朱熹。尝举进士。庆元中,(1198)馆于朱熹家,课其诸孙。又讲读铅山。端平二年,(1235)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,有益治道,诏补迪功郎。学者称克斋先生。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,《四库总目》传于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