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涓滴不遗”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:连一滴小水珠都不漏掉。它用来形容做事极其细致周全,一点细节都不放过,就像用最细的筛子过滤,连最小的水珠都能接住。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强调两种特质:
1. 极致细心:比如会计对账时连一分钱的差额都要查清楚,或是科学家记录实验数据时连最微小的变化都不放过。
2. 全面覆盖:就像收拾行李时连针线包都记得带,或是老师批改作业时连标点错误都圈出来。
它的魅力在于用“小水珠”这个生动的比喻,把抽象的责任心具象化。生活中那些总能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的人,往往就是靠这种“涓滴不遗”的态度赢得信任。比如疫情期间认真核对每份流调信息的社区工作者,或是考古队员小心翼翼清理文物碎片的专注,都是这个成语的鲜活体现。
使用这个成语时,既可以是褒义赞美某人的严谨,也可能带点调侃意味——比如吐槽朋友旅游攻略详细到连公厕位置都标注。它提醒我们:有时候成功就藏在那些容易忽略的细节里。
杜甫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