刃迎缕解

出自 唐代 韩愈 《贞曜先生墓志铭》

释义:形容通达流畅。

现代解析

“刃迎缕解”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“用刀锋去迎接丝线,轻松就能切断”,用来形容解决问题时方法精准、干脆利落,像快刀斩乱麻一样高效。

它的精髓在于两点:
1. 找准关键:就像用刀刃对准丝线最脆弱的地方,说明处理问题要抓住要害,而不是胡乱使劲。比如工作中遇到复杂项目,先理清核心环节,其他问题自然迎刃而解。
2. 果断利落:强调行动干脆不拖沓。就像切丝线时犹豫不决反而容易缠结,生活中很多事也需要当机立断,比如及时止损、快速决策等。
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,它用“刀”和“丝线”的对比,把抽象的问题解决过程变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。我们生活中那些看似纠缠的麻烦,其实只要找到对的“刀刃”(方法),就能瞬间化解。它提醒我们:智慧不在于使蛮力,而在于用巧劲。

韩愈
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