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人相感

出自 唐代 陈子昂 《谏政理书》

相感:交感相应,指互相受对方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。
指自然现象可以显示人世灾祥。

现代解析

“天人相感”这个成语讲的是人和自然之间有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,就像两个老朋友不用说话也能懂对方的心思。

想象一下:春天来了,草木发芽,人的心情也跟着轻松起来;秋天落叶纷飞,人容易感到一丝忧伤。这就是“天人相感”——自然的变化会影响人的情绪,而人的行为也可能反过来影响自然(比如过度砍伐导致灾害)。

它的精髓在于提醒我们:人不是自然的“局外人”。我们和自然是一体的,互相影响、互相回应。古人用这个词强调要顺应自然规律,比如农耕看天时,做人讲德行,因为违背自然或道德可能招来不好的结果。

这种思想既有诗意(比如“好雨知时节”),也有实用智慧(比如“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”),至今仍能启发我们如何与自然、与社会和谐共处。

陈子昂

陈子昂(公元661~公元702),字伯玉,梓州射洪(今四川省射洪市)人,唐代文学家、诗人,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。因曾任右拾遗,后世称陈拾遗。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,其诗风骨峥嵘,寓意深远,苍劲有力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《感遇》38首,《蓟丘览古》7首和《登幽州台歌》、《登泽州城北楼宴》等。陈子昂与司马承祯、卢藏用、宋之问、王适、毕构、李白、孟浩然、王维、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