贤人君子

出自 唐代 陈子昂 《明必得贤科》

指有才有德的人。

现代解析

“贤人君子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就是“品德高尚、才能出众的人”。它像一幅简笔画,勾勒出古人心中理想人物的模样——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,而是生活中值得学习的榜样。

我们可以拆开看:
- 贤人:像邻居家那位总帮老人提菜的大叔,不一定有多大学问,但心地善良、做事靠谱;
- 君子:更像学校里的模范生,不仅守规矩,还主动捡操场垃圾,言行举止让人舒服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:
1. 接地气的标准:不要求完美无缺,就像我们夸同事"这人真靠谱",夸朋友"他做事有原则";
2. 动态的成长:暗示品德可以修炼,比如昨天乱扔垃圾的人,今天开始分类回收,就在向"君子"靠拢;
3. 温暖的提醒:当我们遇到占小便宜或推卸责任的事,心里跳出"贤人君子该怎么做",就成了自我约束的小闹钟。

它之所以流传千年,是因为用最简单的四个字,说清了做人的朴素道理:能力可以普通,但人品不能将就。就像一盏不耀眼但长久亮的灯,照着日常生活中的每个选择。

陈子昂

陈子昂(公元661~公元702),字伯玉,梓州射洪(今四川省射洪市)人,唐代文学家、诗人,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。因曾任右拾遗,后世称陈拾遗。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,其诗风骨峥嵘,寓意深远,苍劲有力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《感遇》38首,《蓟丘览古》7首和《登幽州台歌》、《登泽州城北楼宴》等。陈子昂与司马承祯、卢藏用、宋之问、王适、毕构、李白、孟浩然、王维、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