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阱下石

出自 韩愈 《柳子厚墓志铭》

释义:投入陷阱,落下石块。比喻在人危难之时趁机加害。亦作“投井下石”、“落井下石”。

现代解析

“投阱下石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把人推进陷阱后,再往下扔石头”,用来形容对已经陷入困境的人不仅不帮忙,反而趁机加以打击,让对方的处境更加糟糕。

它的精髓在于揭露人性中一种恶劣的行为模式:当别人遇到困难时,非但不伸出援手,反而落井下石、趁机踩上一脚。比如有人被公司裁员,同事不但不安慰,反而背后散布谣言说“他能力不行”;或者朋友创业失败,熟人趁机低价收购他的资产还嘲笑他“不自量力”。这些行为都属于“投阱下石”。
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用极简的画面感传递深刻的道德批判。陷阱代表无法自救的困境,而“扔石头”这个动作既具象又残忍,让人立刻联想到乘人之危的卑鄙。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善良是在他人脆弱时给予尊严,而非利用别人的低谷来谋取私利。生活中,警惕那些“扔石头”的人,更别让自己成为扔石头的人。

韩愈
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