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都大邑

出自 唐代 韩愈 《守戒》

释义:指交通发达的大都会、大城市

现代解析

“通都大邑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四通八达的大城市”。它像一幅简笔画,用四个字就勾画出繁华都市的核心特征:交通便利、规模宏大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用“通”和“大”两个关键字抓住了现代城市的灵魂。“通”不只是说道路多,更暗指人流、物流、信息的快速流动,就像今天的快递网络和高铁网;“大”也不单指面积,还包含着人口密集、经济活跃的意味,好比现在的“一线城市”概念。

它自带画面感——想象古代洛阳、长安那样的都城,城门车马络绎不绝,街市商铺林立;放到今天,用来形容上海陆家嘴或北京国贸CBD也很贴切。成语中暗含的对比很有意思:既突出城市的发达便利,又隐隐透露出“小地方”的相反境况。

使用时要注意语境。说“这座通都大邑充满机遇”是褒义,夸城市资源丰富;但若说“通都大邑的生活压力大”,就带出了大城市的另一面。这种灵活性让成语既能写实,又能表达态度。

韩愈
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