绷巴吊拷

出自 吴承恩 《西游记》

释义:同'繃扒弔拷'。《西游记》第二四回:“却说那三人穿林入裹,只見那子绷在樹上,聲聲叫痛苦難禁。行者上前笑道:‘好女婿呀!…好個绷巴吊拷的女婿呀!”

现代解析

“绷巴吊拷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把人用绳子绷紧、捆绑、吊起来拷打,形容用极端残酷的手段折磨人。

深入解析:
1. 画面感极强:四个动词连用(绷、巴、吊、拷),像快速切换的镜头,瞬间让人联想到暴力场景,比单纯说“严刑拷打”更生动。
2. 情绪冲击大:不仅描述肉体痛苦,还隐含施暴者的狠毒和受害者的无助,能激起人们对暴行的愤怒或恐惧。
3. 适用场景
- 形容历史上的酷刑(如古代冤狱);
- 比喻精神上的压迫(比如职场中恶意刁难,让人“身心受折磨”);
- 夸张吐槽(如“这作业多得像绷巴吊拷”)。

使用注意:因为形容手段残忍,日常中多用于严肃批判或夸张比喻,避免轻浮场合。

精髓所在:短短四字,把暴力拆解成具体动作,像一场“无声的控诉”,既有画面冲击力,又留给人想象空间。

吴承恩

(1500—1582)明小说家。山阳人,字汝忠,号射阳山人。科举屡遭挫折,嘉靖中补贡生,后任浙江长兴县丞。耻为五斗米折腰,拂袖而归,专意著述。自幼喜读野言稗史、志怪小说,善谐谑,晚年作《西游记》,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。另有《射阳先生存稿》、《禹鼎志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