稔恶不悛

出自 明代 宋濂 《胡公神道碑铭》

释义:长期作恶而不悔改。

现代解析

“稔恶不悛”这个成语,就像给一个死不悔改的坏人画了张精准的肖像。

拆开看,“稔恶”是说坏事干得太久,像稻谷熟透了一样——坏到骨子里了;“不悛”就是坚决不改,撞了南墙也不回头。合起来就是形容那种作恶成瘾、毫无悔意的人。比如小偷被抓了十次还偷,骗子被揭穿后换套说辞继续骗,这种人就是典型的“稔恶不悛”。

这个成语的厉害之处在于,它用“庄稼成熟”比喻恶习根深蒂固,用“拒绝改正”勾勒出顽固嘴脸。就像给坏人盖了个鲜明的戳记:不是一时糊涂,而是坏得彻底;不是失手犯错,而是死不回头。生活中遇到这种人,千万别心软,因为他们就像烂透的果子,不可能自动变好。

宋濂

宋濂(1310—1381)字景濂,号潜溪,别号玄真子、玄真道士、玄真遁叟。汉族,浦江(今浙江浦江县)人,元末明初文学家,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“开国文臣之首”,学者称太史公。宋濂与高启、刘基并称为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。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,途中病死于夔州。他的代表作品有《送东阳马生序》、《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