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死半活

出自 清代 刘鹗 《老残游记》

释义:形容被折磨得很惨或死气沉沉,没有生气。

现代解析

“半死半活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一半死了,一半活着”,用来形容一种非常糟糕、要死不活的状态。

比如:
- 一个人病得很重,气息微弱,既不算完全死亡,又算不上健康,就可以说“他病得半死半活”。
- 一家公司经营不善,勉强维持着,既没有倒闭,又看不到希望,也能形容为“半死半活”。

这个成语的关键在于“不上不下”的尴尬状态——既没有彻底结束,又缺乏生机,让人难受又无奈。它比单纯的“半死不活”更强调一种挣扎感,就像被卡在中间,进退两难。

生活中很多事都可能“半死半活”:一段勉强维持的感情、一份毫无前途的工作、一个拖了很久的烂尾工程……用这个词形容,能让人立刻感受到那种疲惫、无力和煎熬。

刘鹗

刘鹗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说家。谱名震远,原名孟鹏,字云抟、公约。后更名鹗,字铁云(刘铁云),又字公约,号老残。署名“洪都百炼生”。汉族,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,寄籍山阳(今江苏淮安区)。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(龙川)之后,终生主张以“教养”为大纲,发展经济生产,富而后教,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。他一生从事实业,投资教育,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“教养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、坚韧不拔,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