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遁名匿迹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藏起名字,隐藏踪迹”,就像玩捉迷藏时彻底躲起来不让别人找到一样。它形容一个人故意隐藏自己的身份或行踪,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中。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“主动消失”的决绝感——不是简单地躲几天,而是彻底切断与外界的联系,仿佛人间蒸发。比如古代隐士厌倦名利,躲进深山不问世事;或是现代人遭遇变故后改名换姓远走他乡,都属于这种情况。
它的魅力在于传递出一种极致的选择:当现实压力过大时,人可以用最彻底的方式“重启人生”。但这种行为往往需要付出代价,比如放弃原有社会关系,因此也暗含了无奈或逃避的意味。成语用四个字就勾勒出一个充满故事性的场景,让人联想到武侠小说里高手退隐江湖,或是侦探故事中证人被秘密保护的画面。
苏舜钦
苏舜钦(1008—1048)北宋诗人,字子美,开封(今属河南)人,曾祖父由梓州铜山(今四川中江)迁至开封(今属河南)。曾任县令、大理评事、集贤殿校理,监进奏院等职。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,为守旧派所恨,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,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,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。罢职闲居苏州。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,但不久就病故了。他与梅尧臣齐名,人称“梅苏”。有《苏学士文集》诗文集有《苏舜钦集》16卷,《四部丛刊》影清康熙刊本。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《苏舜钦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