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付之梨枣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交给梨木和枣木”,听起来有点奇怪对吧?其实它背后藏着古人的智慧。
古人最早用竹简写字,后来发明了造纸术,但印刷书籍时又遇到了新问题——用什么材料做印刷的雕版呢?梨木和枣木因为木质细密坚硬,成了雕刻印版的理想材料。于是“付之梨枣”就引申为“把文稿送去刻版印刷”,也就是“准备出版”的意思。
这个成语生动展现了古代出版业的特色,就像我们今天说“把文件送去打印”一样。它让我们看到:
1. 古人很早就重视知识传播
2. 他们善于利用自然材料(梨枣木)解决问题
3. 成语把出版这个抽象概念用具象的木材表达出来
现在虽然不用木刻印刷了,但这个成语依然提醒我们:好的内容值得被认真制作、广泛传播。就像今天我们把文章“发到网上”一样,古人则是“付之梨枣”。
蒲松龄
蒲松龄(1640-1715)字留仙,一字剑臣,别号柳泉居士,世称聊斋先生,自称异史氏,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。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。19岁应童子试,接连考取县、府、道三个第一,名震一时。补博士弟子员。以后屡试不第,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。为生活所迫,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,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,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,舌耕笔耘,近40年,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。1715年正月病逝,享年76岁。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《聊斋志异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