插科打诨

出自 明代 高明 《琵琶记·报告戏情》

释义:指戏曲演员在演出中穿插些滑稽的表演和道白来引人发笑。

现代解析

“插科打诨”就像相声里的捧哏逗哏,或者喜剧片里突然冒出的搞笑桥段。它的核心是“用轻松搞笑的方式打破严肃氛围”。

比如开会时领导正板着脸训话,同事突然模仿领导的方言口音接了一句,全场憋不住笑——这就是“插科打诨”的生动体现。它像生活的调味剂,关键在三点:
1. 自然不刻意:像朋友聊天时随口抖的机灵,太生硬就变尴尬段子;
2. 分寸感:葬礼上讲笑话叫冒犯,但朋友难过时扮鬼脸逗TA算暖心;
3. 四两拨千斤:用一句自嘲化解矛盾,比吵架高明得多。

古人看戏时最爱这类小丑的滑稽表演(“科诨”),因为它提醒我们:人生如戏,该严肃时认真,该放松时不妨幽默一把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