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举进攻
出自 《民国通俗演义》
释义:大规模出兵,向敌方进攻。
【名称】大举进攻【拼音】dà jǔ jìn gōng【解释】大举:重大的行动。大规模出兵,向敌方进攻。【出处】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33回:“因吴佩孚此时目光,已从军事移到政治方面,也不大举进攻。”【事例】敌人~,红军奋起反抗。
现代解析
“大举进攻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大规模地发动攻击”,但它的精髓远不止字面这么简单。
我们可以把它拆开看:“大举”指的是动作的规模大、力度强,可能是调动大量资源或人力;“进攻”则强调主动出击,带有明确的攻击性和目标性。合在一起,它常用来形容在军事、竞争或重大行动中,一方集中力量发起强势、全面的攻势,试图一举压倒对手或突破困境。
比如,一家公司为了抢占市场,突然同时推出多款新产品、加大广告投放、降低价格——这种全方位发力就可以叫“大举进攻”;再比如足球比赛中,一方球队全线压上,频繁射门试图逆转比分,这也是“大举进攻”的体现。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,它既传递出行动的“气势”(果断、强势),又暗含了“策略性”(不是盲目行动,而是有计划的集中发力)。生活中,当我们看到有人或组织“憋大招”后突然全力出击时,用这个成语就特别贴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