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意慵心懒”这个成语,就像一个人瘫在沙发上刷手机,明明有一堆事要做,但连手指头都懒得动一下的状态。
拆解来看:
- “意慵”:脑子里像塞了棉花,想法都懒洋洋的,连“中午吃啥”这种问题都嫌费脑细胞。
- “心懒”:心里像被抽走了干劲,明明该去跑步,却觉得“躺着呼吸也是运动”。
生活例子:
周末闹钟响了,你闭着眼想:“起床?算了,被窝才是人生归宿。”这就是典型的“意慵心懒”——不是身体累,而是心理上彻底“摆烂”。
关键区别:
它和“筋疲力尽”不同。后者是干活累到虚脱,而“意慵心懒”更像是心里有个小人在说“没意思,随便吧”,比如面对重复的工作、枯燥的作业时那种“灵魂出窍”感。
幽默总结:
这个成语精准捕捉了现代人的“间歇性躺平”时刻——思想在罢工,行动在挂机,像一台电量满格但拒绝开机的手机。
高明
高明(约1305~约1371) 元代戏曲家。字则诚,号菜根道人。浙江瑞安人,受业于县人黄溍时,成古典名剧《琵琶记》。元代戏曲作家。瑞安属古永嘉郡,永嘉亦称东嘉,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。他的长辈、兄弟均能诗擅文。他曾从名儒黄□游,黄为官清廉,并以至孝见称。高明的思想、品格受家庭、老师影响颇深。明代万历刻本《琵琶记》插图高明青年时期用世之心很盛,元顺帝至正五年(1345)以《春秋》考中进士,历任处州录事、江浙行省丞相掾、福建行省都事等职。高明为官清明练达,曾审理四明冤狱,郡中称为神明。他能关心民间疾苦,不屈权势,受到治下百姓爱戴,处州期满离任时,百姓曾为他立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