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
出自 宋·范晔 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
释义:焉:怎么。不进老虎洞,怎么能捉到小老虎。比喻不亲临险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。也比喻不经过艰苦实践就不能认识事物或取得重大的成功。
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"出自《三国志·吕蒙传》, 比喻不冒危险,就难以成事。现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艰苦的实践,就难以取得真知。
现代解析
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:不进入老虎的洞穴,怎么能抓到小老虎?它用打猎作比喻,讲的是做事必须亲身实践、敢于冒险才能获得真正的成果。
就像你想学会游泳,光在岸上看教学视频不下水,永远学不会;想创业赚钱,只听成功故事却不敢尝试,机会永远不会来。它强调两点核心:一是"亲自去做"的价值——别人嚼过的馍不香,自己体验的才深刻;二是"风险与收获"的关系——害怕被老虎咬就得不到虎崽,关键风险往往伴随着关键机遇。
现在人们常用它鼓励两种人:一种是光说不做的"空想家",提醒他们行动比理论更重要;另一种是过度谨慎的"保守派",告诉他们必要的风险值得承担。比如科研人员攻克技术难关,或是普通人转行追求理想,都需要这种"进虎穴"的勇气。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,它用人人害怕的老虎比喻困难,用珍贵的虎崽比喻目标,瞬间让人明白:最害怕的事情里,藏着最想要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