刀耕火耘

出自 宋代 苏轼 《王公仪夔州路转运使程高夔州路判官制》

释义:犹刀耕火种。

现代解析

“刀耕火耘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用刀砍伐草木,用火烧荒种地”,听起来像在描述一种原始的耕作方式,但它真正的魅力在于比喻一种简单粗暴、效率低下的做事方法。

想象一下:古人种地没有现代工具,只能拿刀砍树、放火烧荒,虽然能开垦土地,但既破坏环境又费时费力。这个成语就是用来批评那些不动脑筋、只靠蛮力解决问题的人——比如学习时死记硬背不找规律,工作时加班蛮干不优化流程,就像拿着刀和火在21世纪种地一样荒唐。

它的精髓在于提醒我们:解决问题要讲究方法和智慧。与其费劲地“刀耕火耘”,不如学会用“拖拉机”和“科学种植”(比喻高效科学的方法)。这个成语至今鲜活,正是因为生活中总有人重复着“挥刀纵火”的笨功夫,却忘了抬头看看更聪明的路。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