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家翻宅乱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就是家里翻了个底朝天,宅子乱成一团糟。它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家庭或环境突然陷入混乱不堪的状态,就像原本整齐的房间被熊孩子捣腾过一样,东西七零八落,人仰马翻。
这个成语的精妙之处在于用“翻”和“乱”两个动作感极强的字,把静态的混乱场景动态化了。你可以想象一下:有人怒气冲冲地翻箱倒柜找东西,或是突发事故导致全家手忙脚乱——这种鸡飞狗跳的场面,用“家翻宅乱”四个字就能传神表达。
它常用来形容两种情形:一种是实实在在的物理混乱,比如搬家时的杂乱场景;另一种是比喻家庭关系或内部秩序的崩塌,比如亲人反目成仇时,原本和睦的家庭瞬间分崩离析。无论是哪种情况,这个成语都带着强烈的画面感和情绪冲击力,让人一听就能心领神会那种失控的狼狈感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还暗含了对比效果——家宅本该是整洁有序的代名词,当它与“翻乱”组合时,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,这种反差恰恰放大了混乱的戏剧性效果。我们生活中遇到类似场景时,用上这个成语,马上就能让听者会心一笑,因为它戳中了每个人对“失控现场”的共同记忆。
曹雪芹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