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扶西倒

出自 宋代 杨万里 《过南荡》

释义:从这边扶起,又向那边倒下。形容难以培养扶植或没有主见笑杀槿篱能耐事,东扶西倒野酴醿。——宋· 杨万里《世南荡》

现代解析

“东扶西倒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扶起东边,西边又倒了”,用来形容人做事顾此失彼,忙乱中难以兼顾全面。就像一个人同时想按住好几个浮在水面的葫芦,刚压下一个,另一个又弹起来,手忙脚乱却始终解决不了根本问题。

它的精髓在于生动刻画了两种常见的生活状态:
1. 能力不足的慌乱:比如新手妈妈一手抱哭闹的婴儿,另一手打翻奶瓶;职场新人同时处理多项任务,反而越忙越乱。这种场景下,成语带着善意的调侃,点出经验不足导致的窘迫。

2. 方法错误的徒劳:就像用漏勺舀水,或是拆东墙补西墙的补救方式。这时候成语更像一记警醒:与其疲于应付表面问题,不如停下来找找关键症结。
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画面感极强,短短四个字就能让人联想到自己或他人手忙脚乱的样子。它提醒我们:面对复杂情况时,分清主次比盲目忙碌更重要,有时候停下来思考,比急着“扶”更有效。

杨万里

杨万里(1127年10月29日-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号诚斋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人。南宋著名诗人、大臣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称为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。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“诚斋”二字,故学者称其为“诚斋先生”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,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,被誉为一代诗宗。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、清新自然,富有幽默情趣的“诚斋体”。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,且以此见长。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、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。著有《诚斋集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