杀鸡抹脖

出自 清代 曹雪芹 《红楼梦》

释义:用手在脖子上比划。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。

现代解析

“杀鸡抹脖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杀鸡时割脖子,但实际用来形容人做事急躁鲁莽,只顾眼前不顾后果,像杀鸡一样手忙脚乱,结果反而把事情搞砸。

举个生活例子:有人赶时间上班,发现衣服脏了,立刻抓起剪刀想剪掉污渍,结果一着急把整件衣服剪破了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杀鸡抹脖”。明明可以冷静处理(比如换衣服或用去污剂),却因慌乱采取了最糟糕的解决方式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用血腥滑稽的画面感提醒我们:遇到问题要沉住气。就像做饭时水沸了,正确的做法是调小火,而不是直接把锅砸了。它讽刺的是那些遇到小事就方寸大乱,用极端手段处理简单问题的人,最终往往让自己陷入更尴尬的境地。

曹雪芹
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