蒹葭倚玉

出自 明代 凌濛初 《二刻拍案惊奇》

释义:蒹葭:没有长穗的芦苇。比喻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。现多比喻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。也常用作谦词。

现代解析

“蒹葭倚玉”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“芦苇靠着美玉”,用来比喻两个差距很大的人或事物勉强凑在一起,显得很不协调。
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1. 形象对比:芦苇(蒹葭)普通、脆弱,而美玉珍贵、高雅,两者本不属于同一层次。硬把它们放在一起,反而凸显了芦苇的寒酸和玉的格格不入。
2. 现实意义:就像生活中一个能力普通的人硬要挤进高水平的圈子,或者廉价商品非要和奢侈品摆在一起卖,结果只会显得更突兀。
3. 隐含提醒:成语暗含“不合适就别强求”的智慧,提醒人们认清自身定位,避免勉强攀附,否则可能适得其反。

它的魅力在于用简单的自然景物,巧妙戳中了人际交往和资源匹配中的常见尴尬,既生动又耐人寻味。

凌濛初

凌濛初(1580年6月18日~1644年),字玄房,号初成,亦名凌波,一字彼厈,别号即空观主人,行十九,浙江湖州府乌程县(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晟舍)人。明代文学家、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。十八岁补廪膳生,后多次赴考均未中。崇祯十七年(1644年),被农民起义军围困于房村,率众抵抗,呕血而死。 其著作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和《二刻拍案惊奇》与同时期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《喻世明言》、《警世通言》、《醒世恒言》合称“三言二拍”,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