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弄鬼掉猴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耍弄鬼怪,掉下猴子”,听起来有点荒诞滑稽。它实际用来形容人故意装神弄鬼、耍花招骗人的行为,但手段并不高明,反而显得拙劣可笑。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
比如有人为了推卸责任,编造离谱的借口,像“我家狗把作业吃了”“外星人偷走了我的报告”,这种一听就假的谎言,就是“弄鬼掉猴”——既想用夸张的说法蒙混过关,又漏洞百出,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心虚。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:
1. 画面感强:鬼和猴都是虚构或夸张的元素,组合起来立刻让人联想到“不靠谱的表演”。
2. 讽刺效果:明明骗术低级,却自以为高明,结果像滑稽戏一样让人看穿,暗含“搬起石头砸自己脚”的幽默。
使用时注意:
它一般带贬义,但程度较轻,更多是调侃对方“小聪明用错了地方”,比如揭穿朋友蹩脚的恶作剧时,可以说:“别在这儿弄鬼掉猴啦!”
曹雪芹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