烟断火绝

出自 《文选·江淹〈恨赋〉》

释义:指人烟灭绝。

现代解析

《烟断火绝》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烟散了,火灭了”,但它的内涵要生动得多——用来形容一个家族、门派或某种传承彻底断绝,消失得干干净净,就像烧完的柴堆,连一点火星和烟味都没留下。

举个例子:
比如古代有个手艺精湛的陶瓷世家,代代相传的秘方突然有一天无人继承,后代改行或失传,这门技艺就“烟断火绝”了。它比“失传”更彻底,强调连修复或追溯的可能性都消失了,像被一阵风吹散的灰烬,再也找不回来。

为什么这个词有感染力?
它用生活中常见的“火熄灭”场景,让人瞬间联想到“无法挽回的终结”。烟火本是热闹的象征,而“断”和“绝”两个动作,给这种终结加上了干脆利落、不留余地的画面感。比如历史上某些消失的古文明,或老一辈人常感叹“老手艺烟断火绝了”,都能唤起人们对消逝事物的惋惜。

使用时注意:
这个词自带悲凉色彩,一般不用在普通结束(比如下班、散会),而是强调“永远断绝”。比如“方言被普通话取代,渐渐烟断火绝”,就能准确传达文化消亡的沉重感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