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徒劳无功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就是“白忙活一场”。它形容一个人费了很大力气去做某件事,结果却没有任何成效,就像用竹篮打水——看似动作不停,最后却一场空。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它精准捕捉了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无奈:努力和结果不成正比。比如熬夜复习却考试失利,拼命加班但项目被取消,或者单方面为感情付出却得不到回应,这些都属于“徒劳无功”。它提醒我们两点智慧:
1. 方向比蛮干更重要
就像想挖井却一直在沙地上刨坑,再用力也见不到水。成语暗含对“有效努力”的思考,盲目用功不如先找对方法。
2. 接受事与愿违的常态
不是所有付出都必然有回报,承认某些事情的不可控性,反而能减少自我消耗。就像农民遇到旱灾,再辛勤浇灌也可能颗粒无收。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用四个字就说透了人生的某种真相,既有对白费功夫的惋惜,也藏着“及时止损”的潜台词。它像一面镜子,让我们在埋头苦干时能抬头看看:自己是否正在重复“徒劳无功”的循环?
朱熹
朱熹(1130年9月15日~1200年4月23日),行五十二,小名沋郎,小字季延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又称紫阳先生、考亭先生、沧州病叟、云谷老人、逆翁。谥文,又称朱文公。汉族,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三明市)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、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世称朱子,是孔子、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