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超生

出自 明代 凌濛初 《二刻拍案惊奇》

释义:在书写判决书等文书时﹐尽可能给予宽容或开脱。

现代解析

“笔下超生”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“在笔底下获得新生”,用来形容一个人(通常是作者或有权决定他人命运的人)通过文字或决定,巧妙地给他人留一条活路或改过的机会。

它的精髓在于展现人性中的宽容与智慧。比如法官判案时故意轻判一个本质不坏的人,作家写小说时给反派角色一个改邪归正的机会,都属于“笔下超生”。这种处理方式既避免了赶尽杀绝的冷酷,又给犯错者保留了尊严和希望。
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揭示了文字和权力的温度——执笔之人既能铁面无私,也能心怀慈悲。就像老师批改作文时,用红笔圈出错误的同时也会写几句鼓励的话,这种“严而不苛”的智慧,正是中华文化中“网开一面”的处世哲学。

凌濛初

凌濛初(1580年6月18日~1644年),字玄房,号初成,亦名凌波,一字彼厈,别号即空观主人,行十九,浙江湖州府乌程县(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晟舍)人。明代文学家、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。十八岁补廪膳生,后多次赴考均未中。崇祯十七年(1644年),被农民起义军围困于房村,率众抵抗,呕血而死。 其著作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和《二刻拍案惊奇》与同时期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《喻世明言》、《警世通言》、《醒世恒言》合称“三言二拍”,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