郢人斤斫

出自 唐代 刘禹锡 《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》

释义:比喻成熟、高超的技艺。同“郢匠挥斤”。

现代解析

“郢人斤斫”讲的是古代一位郢地工匠的神奇手艺。他刷墙时,鼻尖沾了白灰,便让搭档用斧子替他削掉。搭档抡起斧子呼呼生风,结果白灰削得干干净净,鼻子却毫发无损。后来宋元君听说了,非要这工匠也给自己试试,工匠却摇头说:“我的搭档早就不在了,现在没人敢接我这斧子。”

这故事的精髓在于“绝配”二字。真正的默契不是技术多高超,而是彼此信任到敢把命交到对方手里。郢人敢让人用斧子削鼻子,是因为他知道搭档每一分力道都恰到好处;搭档敢挥斧子,是因为完全懂郢人的节奏。这种配合就像高空走钢丝不用安全网,外人看着惊险,当事人心里有数。

现在常用来形容行业里那些黄金搭档,比如手术台上的主刀和麻醉师,乐队里的主唱和吉他手。它提醒我们:再厉害的个人也需要能托底的伙伴,就像电锯再锋利也得有稳得住的手。当遇到让你放心把“鼻子”交给他处理的人,千万珍惜——这种信任比技术更难得。

刘禹锡

刘禹锡(772-842),字梦得,汉族,中国唐朝彭城(今徐州)人,祖籍洛阳,唐朝文学家,哲学家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监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。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、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“汉寿城春望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