呆头呆脑

出自 元代 马致远 《岳阳楼》

释义:形容神情很迟钝。

现代解析

“呆头呆脑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脑袋看起来呆呆的、反应迟钝的样子。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反应慢、不够机灵,或者做事死板、不懂变通。

这个成语的画面感很强——想象一个人瞪着眼睛、张着嘴,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,就像木头人一样。它带点幽默色彩,但使用时要注意场合:如果是朋友间开玩笑,可能无伤大雅;但若用来严肃批评,可能会显得刻薄。

有趣的是,“呆头呆脑”有时也能反着用。比如形容憨厚老实的人,说“他看起来呆头呆脑的,其实心里明白着呢”,这时候反而带着点亲切感。成语的妙处就在于此——同一个词,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,意思可以完全不一样。

马致远

马致远(1250年-1321年),字千里,号东篱(一说字致远,晚号“东篱”),汉族,大都(今北京)人,另一说(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,号东篱,以示效陶渊明之志)。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、白朴等人,生年当在至元(始于1264)之前,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(1321—1324)之间,与关汉卿、郑光祖、白朴并称“元曲四大家”,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、散曲家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