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三四四

出自 王延寿 《梦赋》

释义:犹言三三两两。

现代解析

“三三四四”这个成语,字面看起来像在数数,其实暗藏玄机。它用来形容人说话做事东拉西扯、零零碎碎的样子,就像把一堆杂乱的小东西硬凑在一起,既不成体系,又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
比如有人开会时反复说车轱辘话,前面刚提过的事,过会儿又换个说法重复一遍;或者讨论问题时总在细节上绕来绕去,始终抓不住重点——这种状态就是典型的“三三四四”。它带着点嫌弃的意味,暗示这种行为既浪费时间,又缺乏效率

这个成语生动的地方在于,用简单的数字组合就勾画出了琐碎感。就像你收拾房间时,明明想整理衣柜,结果一会儿叠袜子,一会儿摆鞋子,忙活半天发现根本没进展。生活中遇到这种“碎片化”的沟通或做事方式时,“三三四四”就成了最贴切的吐槽。

王延寿

东汉文学家。字文秀,著名文学家王逸之子。曾游鲁国,作《灵光殿赋》,叙述汉代建筑及壁画等,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。与他同时期的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蔡邕也写了此稿,但见到王延寿的《灵光殿赋》后,大为惊奇,自愧弗如,遂焚己稿。王延寿年仅20多岁溺死于湘水。他在辞赋史上留下了《鲁灵光殿赋》、《梦赋》和《王孙赋》三篇杰作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