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冰茹檗

出自 唐代 白居易 《三年为刺史》

释义:茹:吃;檗:俗称黄柏,味苦。喝冷水,吃苦味的东西。比喻处境困苦,心情抑郁。也形容生活清苦。

现代解析

“饮冰茹檗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喝冰水、吃苦树皮”,但实际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生活极其清苦,或者主动选择艰苦的生活方式来磨炼自己。
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1. 像现代人为了健康喝冰美式咖啡提神,又像减肥时硬啃全麦面包——但成语里的程度要深得多,是长期主动选择"自讨苦吃"。

2. 这种苦包含两种状态:
- 被迫的:穷得只能喝凉水充饥,剥树皮果腹
- 自愿的:像苦行僧般用艰苦环境锻炼意志,比如运动员严格控制饮食作息

3. 核心魅力在于它展现了极端环境下的生命力:
- 物质匮乏时:突出人忍受极限的韧性
- 主动选择时:体现追求目标时"吃得苦中苦"的狠劲

这个成语现在多用于形容创业者、科研工作者等群体甘愿忍受清贫艰苦,为理想奋斗的状态。它褒义中带着一丝悲壮感,就像我们说"泡面加班到深夜"的升级文艺版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