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佹形僪状”这个成语,形容的是事物形状怪异、不合常理的样子。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想象你看到一块石头,它长得歪七扭八,既不像常见的圆形,也不像方形,而是扭曲得让人摸不着头脑——这就是“佹形僪状”给人的感觉。它强调的是一种“不按套路出牌”的奇特形态,可能是天然形成的怪异,也可能是人为设计的夸张。
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,它用简单的四个字,就生动地勾勒出那种“难以描述”的古怪模样。比如可以用来形容:
- 奇幻故事里长相离奇的妖怪;
- 现代艺术中那些让人看不懂的抽象雕塑;
- 甚至比喻某些人行为举止反常,不按常理出牌。
它背后还藏着一种趣味:世界并非总是规规矩矩的,“佹形僪状”反而提醒我们,怪异和独特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。
宋濂
宋濂(1310—1381)字景濂,号潜溪,别号玄真子、玄真道士、玄真遁叟。汉族,浦江(今浙江浦江县)人,元末明初文学家,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“开国文臣之首”,学者称太史公。宋濂与高启、刘基并称为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。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,途中病死于夔州。他的代表作品有《送东阳马生序》、《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