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笑喧阗

出自 清代 曹雪芹 《红楼梦》

释义:喧阗:声音大而杂,喧闹。形容许多人挤来挤去地大声说笑。

现代解析

“语笑喧阗”这个成语就像按下热闹场景的播放键——
它画的是这样一幅动态图:一群人扎堆儿,七嘴八舌聊得火热,笑声像爆米花似的噼里啪啦往外蹦,整个场子被声音塞得满满当当。

拆开看更鲜活:
- "语笑"=说话声+笑声,像火锅里翻滚的食材,热闹自带香气
- "喧阗"=声音挤满空间,想象菜市场早高峰的声浪扑面而来

使用场景说明书:
1. 朋友聚会时,有人突然推门进来:"嚯!老远就听见你们语笑喧阗的!"
2. 对比用法:会议室里本来鸦雀无声,茶歇时间瞬间语笑喧阗——画面立刻有了声音开关。

小心别用错:
× 形容一个人自言自语(这是独角戏,不是群演大合唱)
× 描写吵架场面(喧阗可以,但"语笑"决定了必须是欢乐局)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,四个字就能让读者脑补出《武林外传》同福客栈的日常——还没看见人,先听见佟湘玉的笑声混着郭芙蓉的斗嘴声从二楼砸下来。

曹雪芹
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