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缊还妇

出自 宋代 秦观 《谢馆职启》

释义:同“束缊请火”,用乱麻搓成引火物,持之向邻家讨火点燃。《汉书.蒯通传》:'臣之里妇,与里之诸母相善也。里妇夜亡肉,姑以为盗,怒而逐之。妇晨去,过所善诸母,语以事而谢之。里母曰:'女安行,我今令而家追女矣。'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,曰:'昨暮夜,犬得肉,争斗相杀,请火治之。'亡肉家遽追呼其妇。'《韩诗外传》卷七亦有此说,'缊'作'藴'。后用为求助于人之典。唐李德裕《积薪赋》:'时束缊以请火,访蓬茨于善邻。'缊,一本作'藴'。亦省作'束缊'﹑'束藴'。唐骆宾王《上瑕丘韦明府君启》:'是以临邛遣妇,寄束缊于齐邻;邯郸下客,效处囊于赵相。'宋林逋《和酬周寺丞》:'门横野水席凝尘,束缊谁能问乞邻?'亦用为不出儿媳之典。

现代解析

“束缊还妇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捆起乱麻还给妇人”,背后藏着个生活智慧:把麻烦事丢回给制造它的人处理。

举个现代例子:同事把一团乱麻似的工作丢给你,你理清头绪后发现这本来就是他该负责的,于是把整理好的资料连同事最初制造的混乱一起“打包退还”。这既不是简单推诿,也不是忍气吞声,而是用智慧化解无理要求——既解决问题,又让制造麻烦的人承担责任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教我们:遇到别人转嫁的麻烦时,不妨学古人“捆麻绳”的智慧,用不伤和气的方式把问题送回该处理的人手里,同时保持自己的处事风度。

秦观

秦观(1049-1100)字太虚,又字少游,别号邗沟居士,世称淮海先生。汉族,北宋高邮(今江苏)人,官至太学博士,国史馆编修。秦观一 生坎坷,所写诗词,高古沉重,寄托身世,感人至深。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,多有遗迹。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,丽水的秦少游塑像、淮海先生祠、莺花亭;青田的秦学士祠;湖南郴州三绝碑;广西横县的海棠亭、醉乡亭、淮海堂、淮海书院等。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,墓碑上书“秦龙图墓”几个大字。有秦家村、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