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村万落

出自 唐代 杜甫 《兵车行》

释义:落:人聚居处。许许多多的村落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,千村万落生荆杞。——唐· 杜甫《兵车行》

现代解析

“千村万落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成千上万的村庄和人家”,但它真正的魅力在于背后的画面感和情感色彩。

想象一下:站在高处远眺,眼前是连绵起伏的山野,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村落,炊烟袅袅,鸡犬相闻。这个成语就像用画笔一下子勾勒出中国乡村的广阔与生机——不是一两个孤零零的村子,而是数不清的生活聚落,热热闹闹地扎根在土地上。

它常用来形容两种情景:
1. 人间烟火气:比如描写灾后重建时说“千村万落重现炊烟”,不用解释具体有多少房子,读者立刻能感受到“生活恢复常态”的温暖。
2. 空间上的壮阔:说“高铁穿越千村万落”,不用列数据,画面自动浮现列车掠过无数村庄的场景,比直接说“经过很多地方”更有诗意。

这个成语的智慧在于“以少胜多”——四个字就能激活人们对“广袤乡土”的共同记忆。它不强调精确数量(未必真有一千一万),而是用“千”“万”制造视觉冲击,就像我们平时说“忙成陀螺”也不是真在转,但谁都能懂那种忙乱感。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