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白面书郎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脸色苍白的读书人”,但实际用来形容那些只会死读书、缺乏实际生活经验的人。它像一幅漫画,画着一个瘦弱的书生,整天关在屋里啃书本,脸色苍白,手无缚鸡之力,遇到实际问题就手足无措。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,它用“白面”这个形象,既点出了读书人足不出户的虚弱体质,又暗讽了他们脱离现实的空洞。就像现在有些人,学历很高,理论一套套的,但让他修个灯泡、处理个人际矛盾就傻眼了。古人用这四个字提醒我们:读书不能读成“纸片人”,既要学知识,也要接地气。
它和“书呆子”意思相近,但更形象——不是所有读书人都叫“白面书郎”,只有那些读死书、变成“知识标本”的,才配得上这个略带调侃的称呼。这个成语至今仍不过时,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只顾埋头读书、却不会把知识用活的人。
白居易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