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碧落黄泉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碧蓝的天空”和“地下的泉水”,合起来形容“从天上到地下”,代表极广的范围或穷尽一切可能。
它的精髓在于用两个极端的自然景象,形成强烈对比:
1. 碧落(天空最高处)象征遥不可及、光明美好的地方;
2. 黄泉(地下深处)代表阴暗隐秘、难以触及的角落。
实际运用中,这个成语常表达两种态度:
- 决心:比如“找遍碧落黄泉也要做到”,强调不惜一切代价;
- 遗憾:比如“碧落黄泉永不相见”,暗指生死两隔的无奈。
魅力在于:短短四个字,不用直接说“全世界”“永远”这类抽象词,而是用天空和地下的画面感,让人瞬间理解“无所不包”或“永无交集”的深意,既有诗意,又充满力量。
白居易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