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拙口夯

出自 清代 曹雪芹 《红楼梦》

释义:心思粗笨,又不善于说话。

现代解析

“心拙口夯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心思笨拙,嘴巴笨重”,用来形容一个人既不会灵活思考,又不会表达,内外都显得木讷迟钝。
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比如有人被问到对某件事的看法,他脑子里没想法,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,这就是典型的“心拙口夯”。这种状态就像一台生锈的机器——内部齿轮转不动(思维卡壳),外部零件也嘎吱作响(说话费劲)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用“拙”和“夯”(hāng)两个字的重量感,把人的笨拙状态具象化了。“夯”原本指砸地基的重锤,这里形容嘴巴像被重物拖住般笨重,比单纯说“嘴笨”更生动。它不只是能力问题,更突出一种“心口双重僵住”的窘迫感,让人联想到呆立当场、满脸通红的画面。

使用场景很广泛:可以善意调侃朋友临时语塞,也可以自嘲应对突发提问时的尴尬。比起直接说“我脑子空白”,用“我这会儿心拙口夯了”反而能化解紧张,带点幽默效果。

曹雪芹
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

0